2025年10月14日下午,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“东方论道”讲堂第三讲在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。本次讲座由科技管理部主办、外国语学院协办,学院副院长姚莉主持,特邀浙江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、翻译理论与跨文化研究专家文炳教授担任主讲,围绕“王阳明思想中的关键概念英译分歧”展开深度解析。
讲座以“王阳明思想中的关键概念英译分歧考察”为主题,聚焦“良知”“致良知”等心学核心概念的跨文化译介问题。文炳教授系统梳理了“良知”在英语世界的十余种经典译法,从语义结构、文化意涵与哲学维度切入,剖析不同译法背后的理解偏差与“上位概念泛化”现象。他指出,诸如“innate knowledge”“intuitive knowledge”等常见译法虽具一定传播度,却难以完整传达“良知”在阳明心学中“心即理”“知行合一”的哲学深度与实践指向。
在跨文化传播策略层面,文炳教授回溯了王阳明思想自明清以来在西方的译介与接受历程,指出当前译介中普遍存在的“文化减损”与“概念窄化”问题。他强调,中国传统哲学概念的对外译介不应止步于语言表层对应,更需构建兼顾语义精准性与文化适配性的翻译框架,以实现“东方智慧”在国际语境中的本真传达与有效对话。
整场讲座融理论解析、案例举证与策略探讨于一体,文炳教授以深厚的学术积淀与清晰的逻辑脉络,为在场师生呈现了一场关于传统文化跨语际传播的思想盛宴。现场及线上参会师生纷纷表示,讲座兼具学术高度与现实关照,既深化了对阳明心学精髓的理解,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路径提供了方法论启示。
讲座尾声,副院长姚莉在总结发言中向文炳教授致以诚挚谢意,并进一步指出:在文化传承维度,精准解读与译介传统文化核心概念是守住中华文脉的根本前提;在思想出海实践中,文化传播绝非简单的语符转换,而应致力于搭建双向理解的对话桥梁,通过平衡文化本真性与受众认知语境,实现东方智慧真正“走出去”“走进去”。
据悉,“东方论道”讲堂是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“人文+”育人战略的重要平台,持续聚焦传统思想与现代学术的融合创新,旨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创造性转化与国际化传播。本次讲座亦为系列活动的第三讲,后续将持续拓展议题广度与学术深度,助力学院人文教育高质量发展。